导语
近年来,随着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,越来越多人在体检中发现“肺结节”。有人因此焦虑失眠,有人却不当回事。今天,我们结合《2024年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》,带您科学认识肺结节,走出误区,正确应对!
一、肺结节≠肺癌!它可能只是“肺上的小记号”
肺结节是肺部CT影像中直径≤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,像一颗“小豆子”。
常见类型:
实性结节:密度均匀,类似小石子。
磨玻璃结节:像磨砂玻璃的半透明阴影。
部分实性结节:混合以上两种特征(需重点关注)。
重要事实:
90%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的!可能是炎症、结核、瘢痕等。
只有少数结节可能是肺癌早期表现,但早发现、早处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。
二、发现肺结节怎么办?记住“三步走”
第一步:不慌张,看大小和特征
低风险结节(<6毫米):多为良性,建议定期复查。
中高风险结节(≥6毫米或形态异常):需结合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。
第二步:定期随访,动态观察
医生会根据结节大小、密度、生长速度制定随访计划(如3个月、6个月或1年复查CT)。
口诀记忆:“结节变化要警惕,稳定两年可放心”。
第三步:必要时干预
若结节增大、密度增高或出现恶性特征(如分叶、毛刺),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明确性质。
三、这些人群要特别关注肺健康
年龄≥40岁,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,有肺癌家族史,长期接触石棉、粉尘等有害物质,慢性肺部疾病患者(如慢阻肺、肺纤维化)
建议: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,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/5,安全有效。
四、预防肺结节,记住“三字口诀”
戒烟早:吸烟是肺癌头号危险因素,戒烟越早,肺部修复能力越强。
防污染:雾霾天减少外出,厨房使用油烟机,避免吸入有害气体。
强免疫: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、保持心情舒畅,提升免疫力。
五、走出常见误区
误区1:“结节越大越危险”
→ 真相:部分小结节也可能是恶性,需结合形态判断。
误区2:“中药偏方能消结节”
→ 真相:尚无证据证明药物能消除结节,盲目服药可能伤身。
误区3:“手术切除才安心”
→ 真相:过度治疗可能损伤肺功能,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。
结语
肺结节是健康预警,也是科学管理肺健康的契机。记住“定期随访、动态观察、理性应对”十二字方针,配合医生建议,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。与其焦虑,不如行动——从今天开始,关爱肺部健康!
(作者:朱柏霖)